疫情防控措施為何做出調整?最新解讀來了
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有關情況。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11日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今天,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表示,這些調整是基於多地疫情防控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相關評估數據做出的。
為什麼密切接觸者管控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
隨著病毒變異,其潛伏期逐漸縮短,在5天內發現陽性的概率很高。
此外,我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集中隔離時間由7天改成5天預計可節省大量隔離資源(約30%)。
同時,考慮到奧密克戎最長潛伏期為8天,5天集中隔離結束後實施3天居家隔離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風險。
為什麼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評估顯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規模大,但感染風險極低,陽性檢出率僅為3.1/10萬。通過及時判定並管控密切接觸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轉陽的風險。因為極低的陽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員被管控,兩害相權取其輕,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為什麼取消中風險區判定?
評估顯示,中風險區陽性檢出率低,僅為3/10萬。但中風險區劃定後,導致大量人員被管控,出行和流動受到限制,同時消耗了大量基層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風險區判定。
為什麼高風險區外溢人員管控措施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
評估顯示,高風險區外溢人員陽性檢出率為4.9/10萬,均在風險區域劃定後7天內檢出。高風險區陽性人員外溢主要與風險區劃定不及時、範圍不準確、協查不及時有關,發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時間精準劃定高風險區並對社會公佈。
為什麼對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管控措施調整為“5天居家健康監測”?
評估顯示,解除閉環管理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感染風險極低,陽性檢出率為1.6/10萬。通過閉環和居家健康監測期間規範開展核酸檢測,可以及時發現感染者。
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表示,二十條優化措施不是放鬆,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學、更精準、更規範、更快速地開展疫情防控,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管住、該落實的落實到位、該取消的堅決取消,充分利用資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為何對防控措施做出優化調整?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雷海潮介紹,優化後的措施,能夠明顯緩解各地疫情處置過程中的集中隔離資源緊張、流調隊伍不足等問題,將有限的防控資源盡可能投入到疫情傳播風險高的人員和區域上去。
以最小代價、在最短時間內,將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各地已經成立了整治“層層加碼”工作專班
國家衛健委將加強對於“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問題的整治力度。各地已經成立了整治“層層加碼”工作專班,國家衛健委每天都在進行調度,對於各地網民、人民群眾反映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積極有效的回應,轉交給有關地方予以推動解決。
對於在整治“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問題中好的做法、好的經驗,要及時總結和交流,對於一些典型事件要進行曝光。
交通運輸部:將協調解決貨車通行過度管控等問題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韓敬華介紹,近期部分地區出現對貨車通行“層層加碼”、過度管控問題,造成局部物流不通不暢,對人民群眾正常生産生活造成一定影響。交通運輸部堅決糾正“層層加碼”“一刀切”行為:
嚴禁擅自關停關閉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和限制運輸服務;
嚴禁以車籍地、戶籍地為依據,或有涉疫地區行程為由限制貨車通行;
嚴禁“一刀切”限制封閉區域末端配送,切實打通配送“最後一米”;
嚴禁實施“靜默”或封控管理的城市一律限制貨車進出,要採取有效措施保障重點生産生活物資運輸、重要物流樞紐集疏運等貨運車輛順暢通行;
嚴禁以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為由限制貨車通行,嚴格落實“即採即走即追”要求。
針對部分地方出現的擅自關停關閉交通物流基礎設施、擅自阻斷交通、隨意限制貨車通行等過度管控問題,立即啟動督辦轉辦,強化跟蹤調度,確保問題及時整改到位。
如何保障封控隔離群眾的正常就醫需求?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將採取多種措施保障封控隔離群眾的就醫需求:
基層社區要對高齡或合併基礎疾病、孕婦、定期血液透析等人群實行臺賬式管理,保障好慢性病患者用藥需求,同時暢通就醫綠色通道,確保有需要的人員能夠及時送醫,治療完成後能夠順利返回社區。
對發現感染者的醫療機構,不能以疫情防控為由對發生疫情的醫療機構一關了之、一封了之,醫療機構的急診、透析室、手術室、重症監護室、分娩室等原則上“非必要不封控”;確需封控管理的醫療機構,要按照快封快解要求,及時妥善處置疫情,風險消除後,第一時間恢復日常醫療服務。
對透析、腫瘤放化療、孕産婦和新生兒等人群,以及其他需要維持定期治療的患者,醫療機構應當提供不間斷的醫療服務。
在醫療急救方面,一旦有急診方面的需要,要迅速派車。不能因為疫情防控,為達到零風險,就推諉、拒收患者。
對集中隔離點人群進行健康風險排查和重點健康監測,有健康意外情況要早發現、及時處置,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小病拖成重症。
未來核酸檢測如何做?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表示,20條優化措施進一步強調,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範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兩者要求一致,它是對第九版防控方案的進一步重申與強調,以糾正部分地區“一天兩檢”、“一天三檢”的不科學做法。
未來是否會取消集中隔離?
王麗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種新發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疫情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仍然還沒有終止。從其危害角度,對密接人員實施集中隔離是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的重要環節,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這次二十條優化措施對於密接、高風險區溢出的人員,以及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縮短了集中隔離期限,或由之前集中隔離調整為居家隔離或健康監測,這是基於對病毒新的特點,以及前期邊防控、邊研究、邊總結、邊優化的實踐,在基於數據、證據的基礎上做出的,並不是説集中隔離作用必要性在降低。
未來隨著病毒不斷變異,對該疾病的認識不斷深入,以及整個國內外疫情形勢變化,將對隔離措施進行進一步優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