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互動>線上訪談

政策e解讀|海南首部!《三亞市落筆洞遺址保護規定》明年施行

【字體: 列印列印
2022-12-09 18:50:11 三亞傳媒影視集團

政策e解讀|海南首部!《三亞市落筆洞遺址保護規定》明年施行


三亞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

開始:民生問題無小事,為全方位多角度的反映民生,解民生之憂,謀民生之利,由三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FM104.6天涯之聲承辦的政務公開互動廣播節目《政策e解讀》,正在直播。我是主持人雪嬌,節目首播時間是每週五下午2:00-3:00,重播時間是每週六下午2:00-3:00。今天《政策e解讀》節目採訪到的單位是三亞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

為了加強落筆洞遺址的保護、管理與利用,促進落筆洞遺址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傳承人類文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實際。2022年11月25日,三亞市人民政府發佈了《三亞市落筆洞遺址保護規定》。《保護規定》所稱的落筆洞遺址,是指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落筆峰南側,形成于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時代早期過渡時期的洞穴遺跡。關於落筆洞遺址的具體情況,我們採訪到了三亞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政策法規科雷揚


介紹下落筆洞遺址的情況。

雷揚:落筆洞遺址位於三亞市吉陽區落筆峰山腳下,距今10000年左右,遺址山洞屬自然形成的石灰岩洞,呈不規劃形,洞口朝南,洞穴高12.5m,深16m,寬9m,面積約145㎡。該遺址于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落筆洞遺址中的文化遺存比較豐富,1992-1993年,經過兩次的考古發掘,出土了晚期智人牙齒化石、石製品成品、半成品及其他石料200余件,較為典型的石制器有90余件。遺址中還發現華南虎下頜骨、亞洲象臼齒等45種哺乳動物化石和24種水生無脊椎動物化石。

落筆洞遺址是海南島迄今為止已知時代最早的石器文化古人類遺址,也是我國已發現的最南端的史前人類洞穴遺址,在文化發展時序處於舊石器時代末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過渡文化時期,落筆洞遺址對於海南島無疑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它既是海南島人類文化之根本、考古學證據“樣本”,也是海南島古環境背景的重要資訊載體。落筆洞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成果,對研究海南島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和古人類的演變、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出臺《保護規定》的背景是什麼?

雷揚:我市落筆洞遺址在文化發展時序上處於舊石器時代末期至新石器早期的過渡文化時期。上個世紀,我國文物主管部門對落筆洞遺址累計開展過2次考古發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並於2001年評定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落筆洞遺址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生態價值與教育價值。長期以來,由於自然侵蝕、人為損害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落筆洞遺址本體及其周邊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文物價值也未得到充分利用,迫切需要出臺制度文件解決現存問題。

《保護規定》有哪些內容?

雷揚:《三亞市落筆洞遺址保護規定》共有三十條,針對保護對象、保護機制、經費保障、保護機構的職責、公眾參與、資訊宣傳、監管條件、文物保護敏感區域、考古工作、規劃保護、地質災害、建設控制地帶、文物保護工程、禁止性規定、學術研究、文化資源的利用和管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責任、行政相對人的責任等內容進行了規定。主要解決的問題和內容包括:

(一)明確保護對象。規章的第五條對保護對象進行了界定。

(二)明確各部門職責和專門保護機構以及經費保障,長期以來落筆洞遺址缺少專門保護機構和專項經費,給日常保護工作造成了較大影響。針對該問題,規章的第七條至第十條進一步明確了三亞市落筆洞遺址保護中心的法律地位及職責、專業人才的引進機制、財政資金、事業性收入和社會資金的管理及使用等內容。

(三)明確規劃保護制度。為加強保護的系統性、科學性,規章在第十三條明確了對落筆洞遺址實行規劃保護制度,並規定各級各類規劃涉及遺址的應聽取文物主管部門意見,確保相關規劃與落筆洞遺址保護規劃相協調。

(四)強化保護措施。之前有關部門主要監管落筆峰南側,因缺乏巡查和監控的基礎條件,落筆峰的東、西、北面以及山頂日常監管存在一定的困難,尤其是雨季,周邊古河道河水漫上來後,部分區域就成為了監管的盲區,經常有人違規闖入露營、攀岩和探險。同時,因山體結構原因和外來因素影響,落筆洞也存在發生地質災害和外來因素影響的風險。為實現監管全覆蓋,預防發生安全問題,規章的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八條至第二十四條對科學監管、文物保護敏感區域、地質災害防治、突發事件應對、文物保護工程立項、土地使用權人的義務、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和保護範圍的禁止行為等內容進行了明確規定。

(五)保持立法前瞻性。目前落筆洞周圍的古河道、仙郎洞、將軍洞、仙娘洞和洞外的石土堆等區域仍具有一定的考古價值,規章的十七條要求市文物主管部門編制考古工作計劃,依法推進後期的考古發掘。

(六)完善文物利用制度,提升落筆洞遺址的文化影響力。落筆洞遺址和可移動文物的文化資源尚有較大的挖掘和利用潛力。為推進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打造文化品牌,規章的第二十四條至第二十七條對展示傳播、參觀拍攝、學術研究、文化元素的保護等內容進行了規定。

(七)依託專家決策,增強遺址保護和利用的科學性。規章的第十四條、第二十條和第二十四條第三款要求文物保護單位標誌設置、文物保護工程、文物展陳等工作應當充分聽取相關專家意見,以確保相關工作的科學性。

出臺的《保護規定》中,對保護對象進行了界定。其中,保護對象有哪些?

雷揚:(一)構成落筆洞遺址特色所必需的歷史風貌和自然環境;

(二)落筆峰上分佈的落筆洞、仙郎洞、將軍洞、仙娘洞等洞穴;

(三)洞穴內的文化層堆積、古代題刻;

(四)古人類材料、化石、石製品、骨製品、角製品等;

(五)其他應當保護的文化遺存。

此外,《保護規定》確定了三亞市落筆洞遺址保護中心是承擔落筆洞遺址保護管理具體工作的專門機構。

該中心的地址在哪?它的主要工作內容是什麼?

雷揚:三亞市落筆洞遺址保護中心地址設在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文物科,具體位置位於三亞市吉陽區抱坡路三亞國際體育産業園。

遺址保護機構的主要工作內容:

(一)實施落筆洞遺址保護規劃;

(二)設置和維護界樁、隔離防護設施及視頻監控設備等設施設備;

(三)開展日常巡查,定期進行安全監測,維護落筆洞遺址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建立、更新、留存相關工作日誌;

(四)協助制定和實施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五)協助實施文物保護、生物病害防治、生態環境修復等工程;

(六)協助開展考古發掘、資訊採集和檔案記錄;

(七)協助開展落筆洞遺址保護管理有關的其他工作。

落筆洞遺址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生態價值與教育價值,因此,任何人和組織不得有損害遺址的行為。

在落筆洞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內哪些行為是明令禁止的?

雷揚:(一)建設破壞落筆洞遺址及其自然環境和歷史風貌的工程設施;

(二)刻劃、損毀、涂污或者擅自移動文物保護標誌、界樁、隔離防護設施和視頻監控設備等設施設備;

(三)採礦、採石、取土、建窯、打井、挖塘、開渠、建墳、立碑、放牧、改變水系、超標排放污水等破壞地形地貌和生態環境的行為;

(四)填埋、焚燒雜物或者垃圾;

(五)法律、法規、規章禁止的其他行為。

除了剛提到的禁止行為外,落筆洞遺址保護範圍內還禁止哪些行為?

雷揚:(一)非法採挖文化層堆積;

(二)刻劃、張貼、涂畫、題字、鑽孔、攀爬等損害落筆峰的行為;

(三)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物、構築物;

(四)堆放垃圾或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蝕等危害安全的物品;

(五)野炊、燒香、明燭、祭祀、燃放孔明燈和煙花爆竹;

(六)種植危害地下文物安全的深根系以及外來品種植物;

(七)破壞植被;

(八)擅自深翻土地;

(九)擅自進入落筆洞遺址保護範圍;

(十)其他可能影響落筆洞遺址安全的行為。

《三亞市落筆洞遺址保護規定》出臺,將於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據悉,這項《保護規定》是海南首部單體文物保護地方立法。

《保護規定》的出臺有什麼意義?

雷揚:《保護規定》出臺後將有力改善落筆洞遺址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有效保障《三亞市落筆洞遺址保護規定》順利實施,進一步推進落筆洞遺址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工程以及對外開放等工作的規範化管理,提高落筆洞遺址的文化資源挖掘利用水準,促進相關文化研究“更上一層樓”。

《保護規定》出臺後對市民、遊客實際影響有哪些?

雷揚:《保護規定》共有三十條,其中專門針對公眾參與、學術研究、文化資源的利用和管理等具體涉及到普通群眾的內容進行了規定。例如,第二十五條規定:“針對已開放區域進行的一般性參觀和拍攝活動,應當遵守落筆洞遺址保護管理的相關規定。需要專門拍攝和利用落筆洞遺址及相關文化遺存的,應當與市文物主管部門簽署協議。遺址保護機構有權對參觀、拍攝和其他利用活動全程監督”。《保護規定》實施後,將最大限度內滿足社會公眾參觀落筆洞遺址的需求,同時也為廣大參觀者指明瞭規範參觀的行為指南,為廣大市民遊客開展文物研究、文物參觀、研學教育等活動提供了有效的空間;為我市推動文物旅遊創新發展提供了法制化基礎保障,讓廣大文物愛好者既能有機會深度接觸落筆洞遺址風貌,又能可持續推動落筆洞遺址的有效開發和利用,進一步煥發我市獨有“文化”印記的光彩,讓“文物”活起來,不斷産生社會經濟效益,最終受益於廣大市民遊客。

《保護規定》還鼓勵社會各界加強對落筆洞遺址文化內涵的闡釋、傳播、傳承和利用,圍繞遺址文化,舉辦文化創意活動,創作文藝作品,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影響力。

民生問題無小事,這裡是正在為您直播的《政策e解讀》節目。我是主持人雪嬌,本節目首播時間是每週五下午2:00-3:00,重播時間是每週六下午2:00-3:00。我們將通過電波搭建為民排憂解難、推進政務公開,成為“老百姓發聲的地方”。你有什麼訴求可以發送微信到我們的微信公眾平臺“三亞廣電天涯之聲”,我們將第一時間為您解答。今天節目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收聽,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記者:雪嬌、吳莉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