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策>計劃規劃

今年三亞計劃種植冬季瓜菜17萬畝

【字體: 列印列印
2022-09-16 09:04:59 三亞日報數字報

首批冬季瓜菜下種

今年三亞計劃種植冬季瓜菜17萬畝

機器在田間穿梭、菜農在田間起壟,隨後一株株茄子苗、豇豆苗等種苗被下種……9月12日,在崖州區拱北村,一批茄子苗下種,拉開了今年三亞冬季瓜菜種植的帷幕。

第一批冬季瓜菜下種

崖州區是全國冬季菜籃子的重要保障基地之一。隨著臨時性靜態管理的解除,崖州區農業生産也開始有序恢復,在田洋上,一幅起壟備耕、種苗繁育的畫卷徐徐展開。

整地、起壟、鋪地膜……9月份正是種植冬季瓜菜的好時節,崖州區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城東村村民王少岳正在田裏舖地膜,前期工作完成後就開始育種。

“把地膜鋪完,十二天后就能下種啦!”今年,王少岳選擇種植冬瓜,鋪好地膜之後,就開始育種,冬瓜尤其講究時節,要在霜降之前下種,就能有好收成。

“冬瓜種得晚就不好管理了!”在另一塊地裏,拱北村村民黃家強插了話。今年他準備種8畝冬瓜,但他有一絲擔心,往年這個時間已經下種種苗了,現在才剛整地,為了趕上進度,他從早到晚“泡”在田裏。

針對農民的擔心,崖州區採取多種措施,確保農民冬季瓜菜有序種植。

“我們堅持一手打傘一手幹活,全力保障農業生産。”崖州區副區長楊劍説,為解決農業生産作業、農資物資等保障工作,崖州區成立統籌疫情防控與農業復工復産工作專班,緊緊圍繞“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部署要求,確保農民能下地、農資能進村、農産品能進城、農民能增收,有序推進農業復工復産。

目前,崖州區已有近1700人次正常開展農業復工復産工作,涉及梅西村、東關社區等29個村、居、社區,全區70家農藥店已恢復運營。全區冬季瓜菜已完成備耕打地3萬餘畝,約佔全區冬季瓜菜計劃種植面積的50%。

種植面積17萬畝

除了崖州區,海棠區、吉陽區、天涯區和育才生態區也投入到了農業復工復産中。

搬運、挖坑、下苗、蓋土……在海棠區常年蔬菜種植灣坡基地,工人們有序開展農業生産工作,道道工序緊密銜接,一排排辣椒苗整齊有序。基地負責人李思達介紹,人力、機器同時開工,儘量把前面因為疫情耽誤的時間給搶過來。

“目前全市各區已陸續備耕整地,其中崖州區3萬多畝、吉陽區7000多畝、海棠區備耕3000畝已種了1000畝、天涯區2000畝、育才生態區備耕100畝。”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陳禮浪説。

記者了解到,今年三亞冬春季瓜菜種植面積將穩定在17萬畝(含復種),其中良種覆蓋率95%以上。

為實現增産增收,今年三亞將在“優化品種結構”上做文章,不斷突出産業優勢,引導調減甜椒、牛角椒、羊角椒等椒類及黃瓜等冬季其他省份設施大棚宜栽瓜類,適當調增朝天椒、線椒、黃燈籠椒等椒類,調增水生蔬菜、苦瓜、冬瓜、豆類、蜜瓜等優勢種類。

在種質資源方面,實施品種更新工程,加大新品種引進和自主開發力度,試驗、示範、推廣適合市場需求的新品種,加強西瓜、甜瓜、青瓜、苦瓜、茄子集中統一育苗。引進推廣黃秋葵、特色小南瓜、特色冬瓜、四棱豆等新品種,發展特色野菜等特色種植産業,不斷優化品種結構。全面提升三亞冬春季瓜菜産業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打造特色鮮明、綠色生態的冬春季瓜菜産業。

(記者張慧臏)

相關稿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